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濃密的宇宙 ――許聖泓的繪畫山誌學

圖片
濃密的宇宙 ―― 許聖泓的繪畫山誌學 文   陳寬育 為什麼是許聖泓的繪畫山誌學( orography ),這是一種比喻的方式嗎?難道因為藝術家的作品與山有關,並將登山過程所獲得的攝影影像與身體經驗,轉化為繪畫創作時的「燃料」,那麼我就可以說他是山岳主題畫家、一位再現自然風景或植物的藝術家,所以就要用山誌學來連結他的創作而不論這樣的連結恰不恰當嗎? 山誌學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分支,研究山脈型態的構成與特徵。和另一類似的地形測量學( topography )稍有不同的是,地形測量學針對特定的任意地點製作地形圖,而山誌學主要針對具有海拔爬升高度的山脈地形。其實在這裡我想談的是一種藝術家的山誌學,所謂藝術家的山誌學,不同於專門領域的山誌學由「科學的冷靜」所形成的言說空間,而是同樣面對著自然,藝術家的山誌學有創造更多差異向度的可能性期待。 換句話說,山誌學的確是我的借用,而且主要是設置具有圖像與記錄特性的起始點,進而延伸談論許聖泓的繪畫作品。儘管山誌學是個專業領域,我的思考其實來自於其字源上的意義;在希臘文中, ó ros 意謂著山丘( hill ),而 orography 「對山丘的書寫」這個最素樸的描述,正是我所設想的起點。在普遍的理解中,山不只是地球上的突起物而已,它同時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社會建構的產物,也經常成為某種思想的媒介。儘管山是地質和地理上的一個堅實的地點,然而山並不對入侵者隨意開敞,意思是除非人們是有經驗的,能看得懂顯示在山的坡度上、路徑上的各種跡象才得以進入其中。山有其不易抵達甚至不可及( inaccessible ),以及不可居( un-inhabitability )的冷漠荒涼( inhospitable )特性,但也可以說:雖然不可及但還是有人要前往;雖不可居但還是有人去野宿。這就使得山做為一種物理空間變得和人們居住的城市和部落不同,已轉化為某種具有特殊性質的「空間 ― 地點」或「地點 ― 空間」。 森林 20. | Forest#20.    150x200 cm  壓克力顏料、畫布 2019 在我眼中,山(森林、冰河)所展露的時空樣態及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與雙重性,是一種跟繪畫很相似,也因而彼此均能帶來創造性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