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朱芳毅簡歷 CHU, Fang-Yi C.V.(2019.2月更新)

圖片
現職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台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會員 (IAC) ,瑞士 學歷 2005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 ,台灣 1999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工藝系藝術學士 ,台灣 教學 2016~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台灣 2015~ 2016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兼任講師,台灣 2008~ 2010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兼任講師,台灣 2006~ 2016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兼任講師,台灣 經歷 2014   駐村創作藝術家受邀於美國阿契布雷基金會,美國 201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會員 (IAC) ,瑞士 2010   駐館創作藝術家受邀於比利時安田市陶瓷博物館、比利時 2009   駐村創作藝術家受邀於美國安德森牧場藝術中心,美國 2007   駐館創作藝術家受邀於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台灣 2006   文建會出國駐村創作視覺藝術家 ,台灣、 美國 2005   駐村創作藝術家受邀於美國安德森牧場藝術中心,美國 2002         駐校創作藝術家受邀於美國密蘇里大學,美國 獎助 2015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創作補助計畫 ,台灣 2011   獲文建會 藝術及文化創意類國際展賽 補助計畫 ,台灣 2010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國際藝術交流補助計畫 ,台灣 2007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創作補助計畫 ,台灣 2005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國外進修補助計畫 ,台灣 獲獎 2015   第九屆韓國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 ,入選 , 忠清北道 ,韓國 2013   高雄美術獎 ,入選 ,高雄,台灣 2012   南島國際美術獎,優選 ,台東,台灣 2011   第六屆韓國世界陶藝雙年展,特別獎 , 京畿道 ,韓國 2008         日本美濃國際陶藝三年展,入選, 歧阜縣,日本 2008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 ,台北,台灣 2008   第一屆臺灣金壺獎陶藝設計競賽展,銅獎 ,台灣 2007   第四屆台灣陶瓷金質獎,單品

當代一畫廊十周年part 2《物象-朱芳毅個展》展出現場

圖片
時隔多年,總算再度邀請到朱芳毅老師到當代一畫廊舉辦正式個展,做為當代一畫廊十周年展的第二彈,自當代一畫廊開幕以來,我們曾展出過兩次老師的聯展 讀圖­貳零壹玖之壹 165×20×165 cm 2019 本次展出朱芳毅老師持續關注於他長期創作的主題--「物象」,將外界事物的具體形象予以圖像化成純粹的「資料」,透過人身體性的本能閱讀轉譯成形象數據資料,而人與圖像資料之間也體現著一種生存共處的關係。 圖像的象形路徑從身體性的感知和思考邏輯兩大方向延伸,分別對應情緒、想像、行為、記憶、經驗與思維幾個面向,它們或經由變形、或以隱喻之姿出現,並且一直在身體內在感知的層層訊息堆疊下,以無條理、不可規範、層次複雜的圖像情境呈現。 物象之壹 80×15×80 cm 2019 人身體對圖像認知已存在許久,從遠古時代,人類就運用圖像來做為與萬物溝通的媒介,長久以來在其身體中一直流動著圖像辨識、解讀和想像的血液,身體性的感知總在情感與情境的連動中產生,而身體的本能閱讀由體內的深層感受以及生命的身體感知中「生長」出來 物象之肆 170×15×50 cm 2019 藉由人的心像知覺來做連續性的解讀辨識,所以閱讀圖像的方式不是源自於理性意識的思辨,而是身體內的深層感受。 讀圖­貳零壹捌之壹150×20×150 cm 而在近期的創作中,朱芳毅常以自然環境的有機線條或更具體的物件形體為基礎輪廓,透過簡化刪除或重複堆疊讓其原來的物件屬性,有了相像、類似但又些許模糊甚至延伸至無法辨識的形象 閱讀圖像之肆 205×20×160 cm 2019 因物件形體的立體重組再造,會讓人在思索新形體與自身的連結時,透過人身體的心像知覺深層感受,有了重新辨識的機會,更會深入探究物件本質上的源頭。 物象之參 100×20×100 cm 2018 然而現今圖像的象形思考與人身體的感知連結,這雙向連結的過程,如何影響著思考藝術創作存有的面貌,以及持續在「進化」發展的圖像創作思考,亦是朱芳毅持續探討的重點。 朱芳毅個展「物象」展出至4月12日,歡迎大家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