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0的文章

[ 菁.典當代] 2010/10/08 開幕花絮

圖片
藝術家們合影:左起   楊茂林、邱建仁、李鍚奇、負責人李恬寧、顧重光、陶文岳 李鍚奇老師們仔細看顧重光老師的金邊柿子圖 莊普老師認真的看著吳天章老師的作品 茶會餐點是可口的德國豬腳 德國風味大餐 李老師開心的夾著餐點 一畫廊滿週歲了,有眾多嘉賓貴客來訪,是給我們最好的加油唷~ 未來,給要繼續給我們支持與鼓勵,感謝您們^o^

「菁‧典 ~ 當代」藝術展 2010年10月8日~11月27日

圖片
「菁‧典 ~ 當代」藝術展 展覽時間 :10 月 8 日 ~ 11 月27 日 邀展藝術家 : 李錫奇、顧重光、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陶文岳、邱建仁 展覽策畫 : 陶文岳 老師 開幕茶會 : 10 月 8 日 下午五點至七點 本位.淬鋒 2010    1 48 x 88 cm 綜合媒材   2010 文 / 陶文岳   顧重光   金邊柿子圖 12F 油畫、金箔 2010 楊茂林 騎大螳螂的思維飛俠小菩薩 _71x109x 52c m_ 不鏽鋼、金箔 _2007 如果說奧運體操競賽是人類體現力與美張力的極致展現,那麼藝術的表現無疑是在探尋人類思想與視覺形式的深度。「當代藝術」跨越到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與國際網絡的快速發展,多元的形式又超越了前代的規模,“肯定”與“否定”的觀念與革新的創作態度,不停的在新時代中扮演著重要推手,當代藝術家必須隨時隨地反省自己,無論是內省與外觀,隨時掌握著時代潮流蛻變的契機,見微而知卓,這是他們保持旺盛的創作動力與宏觀思維的不二法門。持續關懷與深耕台灣當代藝術的【 A Gallery 】一畫廊,特別選在 2010 年 10 月 8 日 ~ 11 月27 日 的周 年慶,推出「菁‧典 ~ 當代」藝術展。邀請當代知名藝術家包括:李錫奇、顧重光、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陶文岳、邱建仁等七位橫跨老中青三代的藝術家,期望藉由這些藝術家的不同創作觀做一個經典的對話呈現。 陶文岳   灰色空間   1997-2003  複合媒材   62x 204c m 台灣北、中、南各重要美術館與縣市文化中心,到處林立的「閒置空間」、「替 代空間」與大小畫廊,提供了藝術家創作的展出空間。然而使當代藝術能夠如此快速的蓬勃發展,這不得不歸功於 1987 年,台灣政治解嚴後,政治與經濟大環境的改變,因勢利導之外;重要的是五、六 ○ 年代早期,「五月」與「東方」等現代藝術團體相繼成立,不畏時勢,篳路藍縷的發展,到八 ○ 年代中期,年輕的新興藝術團體像「 101 現代藝術群」、「台北畫派」 …… 等的組織經營發展,還有從八 ○ 年代到九 ○ 年代的大量留學歐美藝術家返鄉定居創作與教學,...

《地的片段》黃品玲 白倩于 潘士豪 三人聯展 2010/0820-0925

圖片
我們曾經看過的地方,我們各自對於某個地景的記憶,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無論在何時都被生命中片段的情感所佔據。三位創作者站立在不同位置,透過不同的凝視,描繪不真實的空間,訴說的則是某個截面。此呈現的片段是介於個人主觀與客觀世界之間的領域,若以敘事的角度來看待這領域,它既是共享也是主觀的。 上升  30x 30cm 壓克力、畫布 2009 黃品玲 以平台的概念(一個平面、視窗)出發,在平台上發生的事情如旅途一般,隨著顏料流動,溢出了畫面。敘述在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變化中,曾經遺留下模糊形象的地景,而被夾在其間的人、事、物,只能嘗試以再現證明其存在過。 作品沒有具象的描寫,而是把曾經收進眼裡的影像、風景咀嚼反芻之後,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此時景物已不再客觀,而是充滿了咀嚼的唾液不可辨認。夾雜著記憶、感知、印象而出的語彙,經由手中流下畫布。創作的起始滿懷歡愉的情緒,載欣載奔的往前進,是一場沒有限制甚至沒有自我期望的行旅。純粹是對著空白的眼下傾吐;亦是排泄,超載的視覺,傾倒於媒材,無所謂於何時該停止。 Waterfall 145.5X 145.5cm 壓克力 . 畫布 2009 白倩于 每個人都處在自己與身邊的人所構築出的宇宙圈裡,不同的宇宙圈可能會重覆交疊,也會產生撞擊,一不小心就會有某部份變成碎片掉落。白倩于撿拾起這些情感的碎片,以圖像的方式將這些因為矛盾與破碎而模糊不清的狀態描繪出來。 那份在心裡難以言說或是散落在記憶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透過角色與畫面成為符號和記憶而存在;它們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代表創作者自身,也同時是因為不同記憶的人們對於它們的個別想像,因此,也成為他人投射個人經驗的對象及觸動人的媒介。藝術家以創作去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並且在過程中不斷地挖掘自己和環境以及人交錯下所產生的記憶。 潘士豪 風中緋櫻 23x 15c m 壓克力 , 畫布  2010 一個族群的歷史或是地理觀想都有強烈背景意義,帝國式統治氛圍和殖民下的土地規格,都是產生另一種山海情懷的記憶。圖騰中的圖案曾經記載族人的建立方式,而現在也會是記載我們的時尚指標,就這這樣一直傳承下去。 藝術家試著去描述出迷惑與矛盾的情感,它們來自於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宇宙、家庭與童年的焦慮,這些焦慮經過時間不斷堆疊然後黏附著我們,然後成為不斷攪動的情感,它...

歐陽彥興《非約定成俗》 油畫、雕塑首次個展 2010/07/16~08/17

圖片
現代雕刻之父,布朗庫西有一句名言: 「大樹下長不出另一棵大樹」 ,之後他毅然離開羅丹…。藝術家一定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是對自己的期許,也想找自己藝術的路,找自己創作的養分,期許自己哪一天也能交出藝術漂亮的成績單。約定成俗是社會上、是自我觀念上的一種框架,一種局限、設限,往往會圈住自己的發展而不自知、只有勇敢突破〝它〞才能走出去,如同走出大樹下的陰影,找尋創作的陽光,破除圈住自我的一切設限、放開心去追求新的觀點、新思維、新創作元素… 油畫作品 目前全世界藝術品最貴的藝術家,傑克梅第( Giacometti )寫給布魯東的信中曾提到說: 「一旦物件被創作出來,我便感受到一種轉化、錯置的傾向,我感受到我自己在十分接近這些創作物件的狀態,然我卻無法認同它們,它們漸漸變得十分令我困擾。」 因此我特別留意混沌未明的狀態,它讓人充滿許多的想像的空間、許多的可能性。保留這種混沌的狀態是我創作的主題,過程是內心的一點感動、對色彩的迷戀、自由的、流動的、原始的悸動。作品透過具象背景突顯沒有明顯「形」的主體,觀看主題時是動物也,可能是人的「形」…企圖去顛覆人對形體認知的安全感與空間發生連想的故事。 雕塑作品 我想找一個看不膩、做不膩的作品,如同亨利摩爾所說的「如果一生只能做一種形式的藝術、他會選擇斜躺的女人做為他一輩子的創作題材」那種單純、樂在其中的追求。亨利摩爾找到他的真愛、我也想試者找尋那單純創作的樂趣執著,所以試者改變不同的製作方式,來呈現。一個抽象、流動、未定形象的作品。可以是魚的形象、是風的造型、換個角度可向是棕梠葉、是匹馬、是貝殼、沒有標準答案、答案也不是只有一個,可能 依你當時欣賞的心境心、情有不同,對作品的答案、見解有所不同,是我在系列作品的追求… 本次歐陽彥興於一畫廊的首次個展,作品中充滿著流動性書寫,貫穿創作的主軸,以及不拘泥於一般的形式,是他個人創作上所追求的自由。

《隱形的閃爍》李依依 個展 2010/06/05~07/12

圖片
一些關於鑽的念頭 一.  永遠閃亮的鑽石,永遠的財富象徵,擁有一顆鑽石好像擁有了半個世界那麼偉大 ,那麼樣地可以讓自己也跟著鑽石一樣閃耀迷人。  雖然不知道閃爍的自己最後能夠獲得什麼,似乎這是眾人嚮往的夢想,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也或許這樣,把滿足感寄託在亮閃閃的礦物之中,給人安心,因為生活有太多片斷需要安心的感覺。 二.  當意識到自己無法擁有鑽石,手上所握有的這半個世界好像也沒有因此而崩潰。於是,基於物慾的原始衝動,透過一種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式的手段,間接地(但其實是自以為是的直接地)擁有鑽石。不只一顆,我的生活被鑽石包圍、填滿、佔據,能想像一種被鑽石包圍、填滿、佔據的生活嗎?在擁有它們,再幫它們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我感到安心而滿足,好像另外一半的世界也快要被我所擁有了。 三.  當代藝術如此五花八門,常常令人暈眩在那些這些使人視覺疲憊、心靈空洞的圖像中,我也暈眩在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中,不過卻是滿足而美妙的一段段旋轉。創作的過程中,像小時候玩拼圖的過程,常常一個人在房間摸索到天亮,這種可預期的成就感同時也讓我感到安心,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都將會有成果,更何況我手上用鑷子輕輕夾起的,是一顆顆在不同光線下,會有不同反射光芒的鑽! 四.  線條的選取來自青花瓷圖騰,試圖把象徵東西方的一些什麼元素相結合,帶有神祕東方歷史感的青花瓷風格花紋,以現代、西方的鑽加以重新詮釋,異域的相遇,同時亦為古今時空的融合,創造出符合當代氣質的韻味。 五.  繞到終點,發現手上握的並不是真鑽。其實,假象有時也可以給人美好的想像,這些鑽獨自存在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即使它的外表就像真鑽一樣閃爍著,沒有那麼耀眼,但確實折射著光。把它們逐一黏貼在布上,最後,我自身的價值與對創作的熱情,跟著畫面的璀璨一直在發光著。

一畫廊─《人造人 Homunculus》 2010/05/01~05/30 邱建仁、羅喬綾、黃華真、謝怡如、高雅婷、謝牧岐、蔡依庭 七人聯展

圖片
希臘化時代的煉金術師相信改變金屬的特性就可以改變金屬,所以他們在的合金內,以媒劑加入少量黃金,使煉金屬產生黃金的靈魂。循著這種思想,煉金術士也相信人的肉體是同一材料做成的,人的善惡與肉體無關而是因為靈魂的不同。而金屬的靈魂是因為色彩,如白銀的白、黃金的黃,死的物質得到色彩就成為活的物質,就和人得到靈魂一樣。   之後的時代,雖然脫離了當時自然觀和理性思想的時代脈絡,煉金術師則是繼續抱持著此種思想,遂創造了何蒙庫魯茲( Homunculus ),何蒙庫魯意指歐洲傳統的鍊金術師所創造出的人工生命,也意指製造人工生命這項工作本身。 《人造人 Homunculus 》即 以人創造人的概念為主軸, 展出了 邱建仁、謝怡如、高雅婷、蔡依庭、謝牧岐、黃華真、羅喬綾七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用創新的風格及豐富的色彩,天馬行空的展現了自我內心。由於 人物題材一直在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肖像畫過去主要是以繪畫性來進行人的瞬間凝結或某種符號形態的表徵;自從攝影術發明以來,直到當代數位攝影工具的爆炸性使用,這些「人」的影像除了是另一種記憶保存方式,也是一種創造;尤其藉由當前各種急遽變化的網路傳播形式,各式各樣的人物影像(又以家庭式影像為大宗)充斥在網路相簿、新媒體等,它除了是特殊性表演的影像外,勢必也會反過來影響著現在的繪畫?   尤其是以繪畫人物為主的藝術家,他們致力於使用自己的方式去捕捉關於「人」這個概念。 在這次 《人造人 Homunculus 》 展出中,藝術家們利用單純的礦物顏料,宛如鍊金術師,在空白的畫布上低語呢喃著古老的咒語,施灑著召喚靈魂的色彩。 人造人  藝術家合影 左起:羅喬綾、黃華真、謝牧岐、高雅婷、負責人李恬寧、邱建仁、蔡依婷、謝怡如

一畫廊《 三元素 》 2010/03/13~04/25 楊明迭 劉柏村 朱芳毅 三人聯展

圖片
《 三元素 》是關於元素轉化的感知、被物質化的純粹記憶所做的種種思考,楊明迭、劉柏村、朱芳毅三人分別以玻璃、鋼鐵、陶三元素表達他們關心的議題,這些不同元素經由火的焠煉而凝聚成藝術家所要的物件;而物件最終也經由藝術家的解構、重塑,呈現出物與物或元素與元素間的和諧或衝突。 三位藝術家的作品,無論是楊明迭著迷於分析物物蛻變痕跡;或朱芳毅試圖喚起受到社會、法律、道德規範與制約,所失去的圖像創新與想像力;抑或走入劉伯村所量身定做的當代工業性社會環境及人文背景的「美學現場」,它們都蘊涵著對物質世界流動現象所產生的飄渺、虛擬、錯覺等,尋找拓展性與統一性。材質、圖像、物件經由記憶的虛、實中介與連結,衍生成為藝術家各自描述的主題,而記憶也使我們通過藝術家直覺,讓我們捕捉到綿延的眾多瞬間,還使我們擺脫事物流的運動、並擺脫必然性的節奏。 劉柏村 - 長方體內 劉柏村 藉著健美先生、樹等人們理想中完美的典型與自然界的元素,以工業文明的鋼鐵材質虛與實的剪影造形,隱喻、提示人們透過工業化的手段所欲打造的理想世界與自然的衝突所在。結合材質自身的語言情感,材料堅硬的結構屬性改變轉換至另一種形體樣貌,從中尋覓、挖掘隱藏於作品自身可能的各種不同深層的意涵與現象。 目前劉柏村在其駐廠創作的東鋼苗栗廠,展示與人等身的大型雕塑,其上更承載多件可觸碰的機動元件,藝術家並將真實的草皮等自然植物置入作品,觀者可穿越其間、觸碰作品,親身感受鋼鐵雕塑作品的質量。 楊明迭 - 水中的雲朵 NO.9  楊明迭 楊明迭的創作游移在小與大、複雜與簡單、想像與真實之間。他試圖將二度空間的版畫轉換成三度空間的立體版畫,印好的版畫肌理被轉貼在立體的紙漿表面,透過纖維的張力,紙漿與版畫圖紋之間緊密拉近,形成一種對話,豐富了版畫的元素和提升版畫的空間量感。他也嘗試將版畫的圖像轉寫在玻璃表面,再燒製融合於玻璃中,藉由火的能量,轉化出如水般透徹的質感,猶如凝結於水中的圖像,這些超越時空與拓展時空的三度空間版畫,成為他創作的主要脈絡。 朱芳毅 - 物件‧圖像‧記憶 朱芳毅 物件,朱芳毅視為一種立體圖像,可以傳達人主觀意識及情感依附的一種媒介;也是人對自我環境產生記憶、情緒、想像情境等,所延伸的立體圖像。就作品而言,他使用了一些存於古今的生活物件形體,但並不以具象的實體呈現,而是透過變形、分割、重...

一 畫 廊─《虎 年話》 2010/02/06~03/06 徐明豐 田文筆 雙人聯展

圖片
「藝術,就是要堅持並且忠實表達自己內心」、「 生活本身就是藝術」;這是徐明 豐與田文筆對於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內心表達,創作不只是創作,是融合內心與生活中的事物來加以表達、展現的。   徐明豐 運用了許多跳脫刻版制式的表現手法,將民俗題材結合現代技法和個人的創作思維,成為他絹印版畫作品的一大特色。   以【書寫心象.醒覺烙痕】以抽象變形的意象表達內心,初看驚覺一片森鬱之氣,完全與先前的版畫,華麗明亮的色調有所不同,畫作內的深遂遼闊,透出詩意的心象印記,也深刻讀出了徐明豐心靈的悸動與內心的澎湃。 田文筆 以線性結構,呈現內在心境的意識狀態, 將思維與意念轉化成圖像, 藉由創作解析自己對生活的探索。   從生活中找尋一種感動生命的景緻, 寫出心靈的聲息;對生命的情懷 賦予獨創性的能力,在擁有的經驗和記憶中,讓意識無限延伸,自由、自然、直接、真實的 借物抒情,傳達自身對藝術的精神性。

一畫廊─「意象‧無限」 2010/01/09~02/03 黃世團版畫創作個展

圖片
作品名稱 : 心湖   年代 :2002   尺寸 : 80 x 57c m 來自金門的藝術創作者 - 黃世團   黃世團來自金門,為了學習藝術創作,到台灣努力求學。 個性敦厚踏實,並具有刻苦勤奮和努力不懈的金門精神。   高中到台灣升學時才擴展了求學的領域以及創新的觀念視野。   從前偏重色彩的表現,版畫呈現現代感且具東方趣味,並建立了個人風格,除了保留此一特性之外,近來創作思考上反過來追求多彩世界來襯托黑白單純的神秘,和複雜襯托稀有的力量。     他刻苦勤奮的天性,在生活中深刻體悟到人們生活的真實與虛偽的相互關係,心中極想借用這種較有現代社會生活的感受,用以曲直、明暗之造型理念,形成主體與背影之關係。   藝術創作,不只是形體空間的建立,更是考慮到聯想空間之形成。有感於人的習性,在心理學上有所謂「視覺適應」,會使視覺與物象因久的接觸,所產生感覺消退的麻木感。因而採取意象創作。所謂的意象創作,除了有意去除意象的干擾外,使作品與觀者距離不至於太近,更能發揚內在的精神,讓作品處於「活」與「動」的狀態中,也就是利用結構畫面,設計出畫面中的視覺運動,使作品產生感覺再生的能力,賦予作品有全新的外觀,重新解讀的空間。   版畫的製作,以紙版畫為主,配合自然版的應用,採取的技法,也運用分割套色法,以達到形與色的完整畫面。

一畫廊-「界限‧延續」 10/24~12/18 陳俊華、周佳正、黃頤勝、陳宏群 創作聯展

圖片
藝術家合影 隨心所欲,無所拘束,一切都可以跟隨著自己的幻想萬千,沒有桎梏侷限,這是一種極度自由的語彙,猶如夢寐一般,沒有什麼是非得如何不可,如此的遠離真實,一種更深沉的體驗,夢?國度?烏托邦?幻想樂園? 陳俊華、周佳正、黃頤勝、陳宏群四位年輕的藝術家,運用他們的思維,創作出屬於他們個人創作語言,天馬行空的想像,營造出非真實存在的幻想空間,它是充滿思緒的心象風景,有著它獨特的言語,當你進入那個世界,所有的話語將會串聯,它是種隱喻的述說,沒有強烈衝擊,就像閒情的品嚐,慢慢地向味蕊探進,是種享受,沒有壓力,只留待想像逐漸成形。

一畫廊開幕首展「藝界_新視點」 2009年9月26日~2009年10月23日

圖片
一畫廊開幕首展 , 十位當代名家邀請展 【朱為白】於廿世紀初期步入畫壇,有緣認識「八大響馬」的東方畫會諸八位青年現代畫家們,以勇猛創新精神開拓台灣現代藝術新的思潮。 1958 年以四幅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參加第二屆東方畫展,為最早入會會員,自此以「為白」名號從事現代藝術作自我精神期許,投入生命追尋追求可能的原創表現。 【李錫奇】的現代繪畫藝術有兩個重要的出發點:一是來自民間和傳統的民族因素的潛在影響:一是來自西方的現代藝術的顯在吸引。由金門的鄉土出發而交錯在中國歷史滄桑中的文化領悟,構成了李錫奇畢生繪畫的宏大背景。而在台灣開放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歷程又提供給了李錫奇對現代藝術多元選擇的可能。 【顧重光】   一九六 ○ 年代中期以來,顧重光便是臺灣現代畫壇受矚目的重要參與者,從學生時期帶著強烈存在主義色彩的半抽象作品,到一九七七年之前,他以一種奔放、狂飆的抽象風格,被稱為「一支尖銳的現代的箭」,衝擊著現代畫壇一雙雙注目凝視的眼睛。之後,他大幅度的轉向精細寫實的路向,更引發畫壇極大的爭議與質疑。八 ○ 年代中期之後,他儼然已是現代畫壇重要的領導者,經常帶領著臺灣現代藝術的一批批工作者,包括油畫、版畫、水墨等等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往來交流於中國大陸、香港、韓國、日本與東南亞等國畫壇。 【莊普 】 一位運用理性規制達到直觀詩意的當代藝術家, 1983 年以極簡風格出發,並以此聞名。他也是一個興趣廣泛的創作者,穿梭於生活語境所觸發的醍醐灌頂式的創作興味是其根本興趣。 作品無論是在複合媒材、裝置藝術或繪畫創作,擅長以自我主觀性,加入一種令人無法預期、充滿驚喜的手法,他篩瀝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不被注意的事物;或是外在看來平淡無奇的小事,從中提煉出對現代性場域的思考。莊普由生活如實若幻的鏡像所延展的創作觀,恰與莊子在知北遊第二十二篇所云:「道在屎溺」呼應之。 【 盧怡仲 】 各階段的核心精神來自他創作時一以貫之的藝術特質,採用迂迴轉進、撲朔迷離、神秘曖昧、幽暗抑制、混沌猶疑、暗喻弔詭、戲謔嘲諷的綜合方式,進而彰顯其初帶苦澀後勁回甘的深層意境。 【 徐瑞】用「貓」建立起自己專屬的藝術符號,偏好以單色系進行創作,準確捕捉細膩的情感氛圍,為一極有內涵的藝術家。 【 蔡志榮】的藝術創作無論是平面的『編語符碼』系列,或展現社會關懷行動的『環境動力美學』,這些都實踐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