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 水墨 藝術家 汪柏成 介紹


汪柏成(Wang, Po-Cheng)
1983年03月30日-
2015年獲文化部評選 台灣新銳藝術家
建築設計師 / 藝術形象‧空間設計師/ 書道工作者 / 土黑社 創辦人





比起觀點,風格、感情,都不重要。你不會在我的作品中看到被包裝過的「風格」。—汪柏成





立 To go far, one must start from near. 泥金紙本 60x60cm 2016


《間 系列》

    西方藝術的推進始從推翻、革命;而東方藝術則演化自師道。汪柏成習書二十年,創作始終在意本質,作品延續東方古典藝術的師道傳承,其作品不談風格,私慾,他只在乎觀點如何被形塑,本質如何被再現。 

    從創作過程中柏成經常獲得指示而分化出其他議題,似【道德經】論述的宇宙觀;《老子、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先有兩儀而有四象再生八卦後推萬物。

    各系列互為因果關係,平行推衍成織網。二零一三年六月始發表《字‧自解》系列個展及《築書道宣言》(註);此後《字‧自解》持續發展外,又從其中作品衍伸出《間》、《芯》系列。

   《間》、《芯》,一整飾一放逸,雙系列同時發展。

   《間》(本次聯展系列),帶入書寫中一吸一吐的過程(氣),繼承篆隸的脈絡,構圖嚴謹,一作象徵一字,留下無限想像給觀看者。

   《芯》繼承行草的書寫系統,僅留下狂放的筆勢與忽驟忽散的節奏,人們好像看見滿壁千萬字,實是望見抽象的虛空。

   《間》(本次聯展系列)的發生源自《字‧自解》系列的《叵》,延續籀篆書體的筆意。主要探討「之間」,實、虛,動、靜,收、放,古典、當代…等。清代書家鄧石如先生說﹕「計白當黑,無筆墨處也是妙境呀!」

「之間」包含空間(宇)與時間(宙),從相生相依能感受空間的脹縮,由遲速看見時間流轉。用筆漸遲忽速,急中有緩,動中有靜,筆意若「屋漏痕」,筆與筆實是蝴蝶效應。作品乃通書道之神而忘筆墨之形(留下籀篆的書寫過程,忘卻具體的筆順及形)。

   《芯》系列
書道之中庸。近代美學家 宗白華先生說:「中國書法用中鋒寫的字,背陽光一照,正中有一道黑線,周邊稍淡,叫『綿裹鐵』,圓滾滾的産生了立體的感覺。」筆筆求中鋒,點畫間層次分明。柏成結合了中鋒用筆的歷史論述與狂草筆意,使之八面出鋒。經過長時間的推研發展出《芯》系列,作品亦通書道之神而忘筆墨之形;可說是捨漢字的可識性僅取草化的過程。





《築書道 宣言》(2013.06發表)

    表演性書道盛行於日本,亞洲其他地區的書道家起而效尤。柏成為尋求再現與表現的平衡,創「築書道」以別逐漸悖離根本的表演行為。

  「築」乃過程,意即結構或解構。現代書家多以用筆技巧「直譯」漢字之美,其中許多人不解造字之本。早在漢朝,漢文字之構成便以精準的系統分為六類;文字歷經甲骨文變遷至今三千三百年餘,字意隨時代更迭而變,藝術家應該感受時空脈動,拆解文字內涵,以借古化今。

  「書」乃行為,創造力乃知古通今,溫故出新;「計白當黑,八面出鋒」可謂創意的基礎,是限制更是源頭,法帖是我們的教練,幫助我們鍛鍊出結實的肌肉。沒有基礎,任我們怎麼玩,都玩不出古典書道的五指山。

  「道」是從心體悟通達,是從根本來回應生之根源。藉由創作將漢字之華融進生活,同時也將平日食、衣、住、行等體會注入藝術表現。文化是堆砌生活習慣而來,將生命的經驗轉化為創作能量,且讓普羅能接觸。












學歷
2010年  國立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畢
2005年  私立大葉大學 造形藝術系泥塑組 畢

講座/授課
2016年04月 《土黑社》成立第二台北書道班-ASW茶館,台北,台灣
2014年12月 《大道不器》-餘白藝廊,台北,台灣
2014年12月 《間》-八拾捌茶輪番所,台北,台灣
2014年03月 《土黑社》成立台北書道班-民藝埕,台北,台灣
2012年05月 《跨域創作分享》-私立大葉大學,彰化,台灣
2010年03月 《土黑社》成立新竹書道班-勞動黨服務處,竹北,台灣



個展
2015年06月~「間」-桌藏,台北,台灣
2015年03月 「羊羊得意 汪柏成個展」-學藝埕,台北,台灣
2013年06月 「字.自解 汪柏成個展」-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美術館,台灣

聯展
2015年08月~「茶」-台北發生,台北,台灣
2015年08月 「仲夏夜之夢」-福華沙龍,台北,台灣
2015年01月 「領頭羊小品創作展」-博藝畫廊,台北,台灣
2009年 「交大建築展 自然.科技.建築」-新竹,台灣
2005年 「屏東教育大學裝置藝術展」-屏東教育大學,台灣
2005年 「玖捌種解讀方式 造藝第六屆畢業聯展」-彰化/台南社教館,台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廖堉安 展覽經歷

陳曉朋創作自述與簡歷

盧依琳簡歷(20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