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年好》汪筱蘋創作個展 2017年05月19日~2017年07月01日
文 / 陶文岳
我常常覺得「藝術」一定具備某種心靈的能量與魔力,要不為何有這麼多的人甘願被它所蠱惑而選擇當藝術家,且終生不悔。當然在一般人眼中,特別是在台灣當今的現實社會裡,當藝術家還未成名前總被歸屬於不事生產的一群,屬於貧窮的低收入戶,可想而知當藝術家確實是辛苦的,雖然如此,想當藝術家的人仍是大有人在,可是有些藝術家,往往命運之神又不順其願,過程中總充滿艱辛曲折,還必須具備更多的毅力與耐力,最終能堅持下來就有可能得償宿願,汪筱蘋就是屬於這一類的藝術家。
1984年畢業於復興美工,當汪筱蘋正想繼續朝理想升學投考藝術學校,家中父親突遭逢生病而辭世的變故,面對家庭生活重擔落在她身上,必須收起當藝術家的心,以從事廣告設計工作來謀生……;這之後十數年的人生發展,工作、結婚、生子、出國、移民,然後又返台、還歷經了離婚的人生低潮等,與藝術家之路的理想與現實距離愈來愈遙遠,雖然如此,她想當藝術家的熱忱始終未被打擊消退,如同她所說:「上帝雖然將她關上一扇窗,卻又為她開啟了另一道門。」當人生繞了一大段回來時,非常戲劇性的最後還是成為藝術家。這就證明其實藝術創作不在於年紀大小,“ 心底堅定 ”才是能當成藝術家的不二法門。
知名日本攝影家森山大道曾說:「我認為不管身在哪個時代,都會讓人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我知道身為一名攝影家該做的事,就是每天拍照。而且也只有這件事。在這方面我非常單純。雖然世界不會因為我的攝影而有所改變,但是如果我不持續拍照的話,我會連我自己都看不到了。」
森山大道的話正好印證汪筱蘋現在的畫家生活寫照,當她再次成為藝術家後,不願也不會再離開藝術,整個生活重心就是以創作為主,對她而言現在再也沒有什麼事情比拿筆畫畫更快樂與重要的事。因為她知道:「“ 藝術 ”即是她的“ 生命 ”,生命與藝術,兩者無法再被切割開來,以往因為別人的關係已歷經了兩次改變自我,現在從藝術中找尋回真正的自己,且勇敢的站起來,無懼的創作畫畫,她不想再改變。」
汪筱蘋的繪畫創作環繞著以“ 花 ”為主的題材,她特別鍾情於描繪百合花。在中國傳統社會裡,百合花象徵高尚與貞潔,百合諧音即「百年好合」之意,這也是她此次在台北「當代一畫廊」邀約個展主題「百合年好」的由來 ( 2017年5月19日~ 7月1日 )。她追求花的獨特乾淨和高雅,象徵具有獨立大氣温婉的女性。她畫的百合花,一如花本身所彰顯的潔淨意涵,為了凸顯花一塵不染的效果,她由中國工筆畫入手。曾經在學生時期,因為喜愛工筆花鳥畫大師喻仲林的工筆畫,她認為其構圖巧思且色澤妍麗,精麗雅緻具裝飾效果,尺幅之間充滿了氣韻生動而生意盎然,無論在創作氛圍或意境表現上都突破傳統柔弱刻板的工筆畫風格,影響她嘗試東西方融合的畫法,將工筆畫法運用在油畫表現上,要求畫面一絲不苟的勾勒線條;據她形容,因為以往每次上完顏色,勾勒的線條就被塗蓋消失,所以這次個展花的線條輪廓,她都會事先用筷子沾顏料打稿,之後再填彩上色,當顏色覆蓋了線條,再反覆重新細膩描繪,讓花的造型本身呈現如鐵線般織構出的精準輪廓。
羅馬當然不是一天造成的,藝術家的養成過程也會受到諸前賢的藝術影響與啟發,汪筱蘋也不例外,除了受到喻仲林工筆畫的構圖影響外,她最喜愛的畫家是常玉,她認為常玉畫的花,除了構圖完整,畫面簡潔有力的線條表現,充滿了畫家的自信與生命力的表現,令她著迷於構圖空間上的表現。當然她也鍾情於繪畫光影的描繪,這些靈感得自於印象派諸位前輩大師們,像塞尚、莫內、梵谷等,皆開拓她創作的自由度,明白自然光線與色彩靈活運用的道理。
「美有時靠近『善』一點,有時候靠近『真』一點,有時候它們彼此推開,有時候又像是扶助彼此的一面牆,得互相倚靠才不會坍塌,得互相溫暖才不會碎成塵埃。沒有人能真正釐清它們的關係,就像沒有人能到達地心,或情人的心底。這些力量的總合,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力量。」……… 吳明益(台灣文學家)
繪畫讓汪筱蘋著迷,創作也是她唯一的興趣,藝術也是她的最愛,如果有人問她,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繪畫創作之還會選擇做什麼?她還是毫不猶豫的回答,還是畫畫。因為過往人生不愉快的經歷讓她與佛結緣,體悟人生無常,唯一不變的就是畫畫。現在的她隨遇而安、隨境而過,不求不願、心存感恩,認真努力過好每一天。
美好的那些年散步在三芝小路上 , 270x180 cm , 油畫 , 2014-2017
#百合年好_汪筱蘋創作個展
展期:2017年05月19日~2017年07月01日
當代一畫廊 台北市信義路三段147巷36弄22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