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聲音是最直接的能量交換》巫嘉軒創作論述及簡歷

圖片
巫嘉軒  簡歷 1984年生 201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美術系 2017  [百人之舟]  台灣藝術大學  美術系畢業展 2016 [台式不羈]   台灣藝術大學  美術系聯展 2016 [什驗?]     台灣藝術大學  聯展   創作自述  生命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這世界又的是由什麼系統組合而成?  藉由對生命.自我及宇宙存在的理由,我試圖用創作來探究這背後一切的本質。    所有問題的答案必須溯到到最核心的原理,我的創作是利用自然界中最基本元素的物理特性進行觀察,進而呈現在我的創作之中。    聲音是聲波,光是光波,電是電波,所有的能量都是種波的傳遞,在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水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基於這些理由讓水受到聲音震動的波紋成為了我這系列創作的起點。     聲波是聲音的傳播形式,聲波是一種高低波,由聲源振動產生。聲音是一種能量透過介質所產生的波動頻率,人類習慣運用聽覺感官能力來接收聲波。但這些聲音在其它的物理條件下,也可以被轉換成能讓視覺接收的條件, 創造出一種聽覺與視覺全新的連結。     許多的科學研究中指出,聲波與宇宙萬物有著密切的關連,在自然界裡觀察到的各種形象,似乎都能在聲波圖像(Cymatics)中找到一些線索。我運用這項技術結合了攝影和錄像,紀錄下各種不同聲音在各種不同物理條件下所形成的差異性。  在尋找聲波與視覺結合的過程中,一直不斷的做許多不同介質與不同音頻的嘗試。發現了各種超越想像的視覺效果。    語言是人跟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工具之一,藉由聲音的傳遞來表達我們的情緒及情感。聲音是最直接的能量交換,原來每個情緒的聲音傳遞出來的頻率都有著它背後更多奇妙的關連與意義。每個人的音頻都有著不同的樣貌,哪怕只是同一句話在每個人的身上都造就了不同的圖形。   ...

《物件之外,身體之內__》 林精哲創作論述及簡歷

圖片
林精哲 1988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台灣桃園人,大學就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一屆,2017年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曾駐村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大學與密蘇里大學、芬蘭國際陶瓷中心等地,現居桃園龜山。 2017  “島”¬-第11屆美濃國際陶藝競賽Honorable Mention,日本,美濃陶瓷公園 2017 “2017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in Asia”-亞洲現代陶藝展,日本,愛知縣陶瓷美術館 2017  “物件之外”-陶瓷創作個展,台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南畫廊201室 2015  “實驗場 新課堂”-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4  “另類解讀”-陶瓷創作聯展,台南,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小西門微畫廊 2012  “Nursery”-陶瓷創作個展,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Gallery V 2010  “小黑林”-陶瓷創作個展,台南,76藝文空間 2010  “行道樹,標本”-裝置藝術,台中,黑白切   2010  “最大靜摩擦力”-南藝大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一屆畢業聯展,台北,金車藝文中心 2009  “開始”-南藝大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一屆系展,台北,敦南誠品畫廊 Outside the object, inside my body__ 物件之外,身體之內__ 透過創作,我是否能真的找到一種屬於自己、代表自己本身的一種形式?不管怎麼樣的形式,在這個年代或許都被其他人所做過討論過或是影響過,那我所身處的這個年代,究竟還可以做些什麼讓我可以在當代藝術的洪流之中看見自己? 身為七年級後的一員,我對於自身長大的環境充滿了曖昧與困惑,說不清自己與台灣這塊土地的關係,更說不清自身文化背景的輪廓與樣貌,當所有的外在事物甚至連自己都感到「陌生」的時候,我決定回到對我來說最根本、最原始的狀態,也就是「身體」出發,撇開意識上的自我認同,在此的身體所指的是與自我意識無關,肉身的「身體」。 在傳統工藝媒材創作的領域中,身體所付出的「時間」與「勞動」是每一位創作者所必須面對的,即便走入當代工藝的領域以理念為先的狀況下...

《質變》林精哲&巫嘉軒 創作聯展 2018年01月19日~2018年03月03日

圖片
《質變》林精哲 & 巫嘉軒 創作聯展 Qualitative change , Lin Ching Che & Wu Chia Hsuan joint exhibition      展期: 2018 年 01 月 19 日 ~2018 年 03 月 03 日  | 開幕: 2018 年 01 月 19 日 週五 16:00~19:00 文 / 當代一畫廊 當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必然會導致事物質變的發生,正因質變,使事物得以從舊物質的束縳中獲得解放。展覽 《質變》 中,林精哲及巫嘉軒兩人以不同的質變方式,呈現他們的藝術創作。 林精哲在創作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自我認同」的探索之旅,最終以身體實踐的方式,融入原住民族群之中,這個重要的生命轉折經驗,讓他突破漫長自我認 同的疑惑,他的創作開始轉而專注於講述身體「勞動」本身,以陶為創作材質,在有意識的「勞動」中,重新審視自身身體,進而認知到陌生與親密的自我。 人類與動物藉由聲音的傳遞表達情緒及情感。每個聲音傳遞出來的頻率都有著它背後奇妙的意義。巫嘉軒以水為媒介,補捉聲音震動的波紋,在聲波圖像 (cymatics) 中尋找線索,並結合攝影及錄像紀錄不同聲音在不同物理條件下的差異性,藉由聲波創作,探討及觀察「生命」、「自我」及「宇宙」這背後一切的本質。 開幕茶會: 2018 年 01 月 19 日   星期五   下午四點至七點 展出藝術家:林精哲、巫嘉軒 地點:當代一畫廊 台北市信義路三段 147 巷 36 弄 22 號 ( 近仁愛路 / 芙蓉大樓正後方 ) 02-2702-3327 營業時間:週一 至 週五 10 : 00 – 18 : 00  星期六 13 : 00 – 18 : 00 { 週日公休 }

《皺摺之間》蔡宗隆創作個展 開幕現場

圖片
《皺摺之間》蔡宗隆創作個展 Between the Folds, Tsai Zung-Lung Solo Exhibition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的蔡宗隆,一直以柴燒陶為創作媒材,他的作品向來呈現出一種質樸溫醇的色彩,將火的溫度與能量保留在作品中呈現予觀眾。 而本次展出的作品,以《皺摺之間》為創作主軸,與過去的作品風格迥異,以往作品表現的是薄殼包覆形成的線性內部空間,此次同樣探討內、外空間,卻試圖打破線性的韻律,在揉、摺之間產生內、外空間的新對話。 皺摺之間是生命的起源,思想逃脫困境的地方,也是記憶中曾經的風景。 蔡宗隆將暫時成形的紙團,以陶土這種質變後可永久留存的材質,將其永恆化,除了衝突感也帶了一種趣味。如同從盆栽、奇石看見山水,皺摺間就像是濃縮的景色,而釉色幫忙構築的是記憶中的風景。       誠摰的邀請您於前來觀賞蔡宗隆最新創作展出,傾聽在揉與摺之間的內、外空間的對話。 蔡宗隆老師攝於開幕現場 蔡宗隆與黎志文老師合影 北藝師生合影 蔡宗隆與藝術家曾雍甯合影 藝術家與張子龍老師賢伉儷和影 蔡宗隆與與會來賓合影